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個人新聞快遞】搶地盤 拓點腳步要快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個人新聞快遞】國內首見文化科技複合店
專家/呂振雄 報導/李欣慈
Fnac分為四大營業區:書籍區、影音產品區、電腦通訊區、家電攝影區,這四個業種的組合雖然是國內首見的,但其實是經過事前詳細的消費者定位、屬性及生活形態的研究,所產生的關連性產品組合。客層年齡涵蓋很廣從高中職學生到45歲的成年人都可以接受,但核心顧客是Y世代及New family(雙薪家庭,子女1人,子女就讀小學二年級以下)二大族群,從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出發找出這四項相關連的產品後,以書籍為核心產品,在賣場分區陳列,並在聲光、道具、表情上都符合客群的屬性,而在進入台灣以前也事先進行完整的市場調查及調整。
其中最具明顯的經營特色是,從採購產品起就擁有百分之百的自營主導權,Fnac有自己的判斷力與採購力,由此可見,Fnac本身的KNOW-HOW很強,起碼在一開幕時就不需要供應商的配合PR活動,而採用透過Fnac專業經理人的受訪、電視廣告建立自己的形象,以主導供貨商往更新的現代化賣場做調整,這對供貨商是個新的觀念。
不同於國內量販店自行購買土地建築的模式,而採租用環亞地下室,費用較低,而這也是個雙贏的方案,一方面是環亞改建後需要具知名度的國際品牌進駐(如IKEA),而Fnac也因客層吻合而與原有的環亞客人結合,加上立地條件清楚不需重新建立地標。即使是沒有中文名稱而英文不容易發音的店名,在開幕前透過專業經理人的受訪,善用媒體為企業建立完整CIS,仍然成功的讓消費者印象深刻,這點成功值得業者參考。
Fnac這個案例在賣場活性化上表現十分精彩,呂振雄顧問提出以下幾個重點供業界參考:
1. 動線流暢:從環亞的入口開始就非常寬敞沒有任何的遮蔽,動線設計自然的引導顧客進入賣場,下了樓梯後就可以發現與一般賣場不同的氣氛,出口並設有二十部設計新穎的收銀機,中間設有Fnac Cafe讓顧客可以很輕鬆的坐下休息或是看流動人群的,十分人性化的設計。從主動線、副動線到各區域都可以看到設計的用心。
2. 商品組合:從四個業種的組合到每個產品的小分類都非常清楚,讓消費十分容易找到東西,也都能掌握到所強調的「高科技」、「新鮮貨」、「熱門品」三項原則,並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考量選擇商品。
3. 商業空間設計:即一般所謂的「裝潢」,全面採用黑與紅色的搭配及素材的運用,尤其是在家電區,充分表現出科技感,主陳列台與副陳列台的搭配也很出色。
4. 聲、光、色的表現:從進入賣場開始所聽到的聲音,感受到的光線,與「裝潢」一體的表現,充分展現軟、硬體一致的美感。
5. 服務系統:大量並置於方便客戶的CD試聽設置、保管提貨的設計讓客戶不需要提著購買的商品繼續購物、舒適的休息區、家庭劇院、服務人員的儀態與制服都年輕化,coffee bar的設置、藝文售票系統...,都表現服務顧客的用心。
6. 陳列技巧:從商品供應到運用道具陳列,都考慮到讓客戶易看、易選、易賣的效果。除標價牌以及並提供相關的產品情報,商品資訊不只限價錢,透過POP、標示卡...提供顧客更多的產品情報。這項服務目前在日本做得比較完整,國內較少,這項服務需要業者具備商品專業知識並且很努力、細心去做才能完成的。
7. 道具運用:從產品群到最小的貨架運用都能發現業者的用心。
除了賣場以外對於經營顧客Fnac也表現得活力無窮,在現場我們看到很多顧客辦理會員卡,甚至在購物後服務人員就會邀請顧客留下資料。以我的經歷為例,在購買過產品後,就收到很多Fnac的連絡信函,包括SP、新產品訊息...,當然現在的商場經營利用會員卡十分普遍,甚至是必要的,但在獲得顧客檔後要如何有效活用更重要。當然,我們還需要時間觀察他的後續運用,但到目前為止Fnac都在持續進行。建立顧客組織(member club)系統,這是讓顧客固定化的手法,我們在推動現代化商場時都知道,賣場的硬、軟體都十分重要,而最後的決斷是顧客是否會再來?來店的次數是否可以增加?消費單價是否可以提高?
Fnac進駐台灣,除了為國內業者、消費者引入新觀念以外,也代表台灣經營環境的改變:
1. 台灣主題性的複合化專賣大店將大為流行,規模在500-2000坪的賣場,不論是單一 性的產品或是多樣的業種組合都是可接受的,而成功的關鍵是業者需要靠過去的經 驗及對消費者的瞭解,發揮創意找到自己的定位。
2. Fnac完全開放的賣場,並引進最新的科技產品,如:電漿電視、衛星電視...,其中 不乏價值數十萬的產品,這代表對台灣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及消費能力的肯定,這也 是台灣消費者未來的消費趨勢。
3. Y世代及New family將成為未來的主力消費群,這兩個族群的特質是消費力高,要求 好的、個性化、差異化,而不太在意價錢。這與四、五十歲的消費行為是很不同 的,近年日本一直對這兩個族群深入研究,國內也需要開始重視。
4. 主題性的複合化專賣大店將成為大型購物中心爭取進駐的對象。
目前不論是專賣店或是百貨業都是與國外合作的,主因是國內業者普遍缺少財力與經營的Know-How,以統一發展7-11和家樂福為例,都需要與國外合作將Know-How引進,再培養本土的幹部,這樣的工作一般中小企業無法推行,而大企業如果缺乏國際觀也無法進行,只有財團有資金及國際資源的網路綿密才能推動。本土化的經營以大潤發為例,從自創品牌做起,非常不容易,需要更多的資源及毅力才能走到今天的成就,另外,最近即將開幕的「大丹」也是本土化經營的,很值得我們注意。而國內幾家量販店所培育的人員,一直在互相流通,所以國內未來的專賣大店的經營關鍵在於人才。
還有商品的來源也是未來的決戰重點,台灣本身的商品來源有限,容易造成同質化,必須有一定量的國外引進產品,以國內百貨公司為例,都是採用專櫃制,其實沒有本身採購的Know-How,勉強只有在超市路線培養起一些採購人才,但這並不足夠,因為超市的產品集中在農產品、食品、日用品類,國內的廠商很多,所以你會發現超市內的商品都大同小異,採購人員沒有所謂的採購能力,頂多只是管理能力。國內商品廠商競爭大,賣場一開幕就有大批廠商主動報價,採購人員充其量只具有談判能力,更因市場成熟使得談判空間很小。
以Fnac及IKEA百分之百自營的複合大店為例,保守的估算商品物種至少有7、8萬種,採購能力就十分重要,要如何找到具競爭力的差異化商品,而產品進入後的進銷存系列必須完善,何時進貨、進貨量、何時補充,都是學問。
Fnac的進駐帶來很大的衝擊,但都是正面的影響,在這種良性的互動下,不只消費者受惠,國內廠商、業界都能引為他山之石。
【個人新聞快遞】人物特寫 - 商流專家 呂振雄
| ||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個人新聞快遞】《零售創新》從破壞行規到建立新規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個人新聞快遞】學生赴企業參訪活動-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與阪急百貨
活動名稱 : 學生赴企業參訪活動-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與阪急百貨 計畫類別 : 計畫I-鍛造產業需求專業知能 發佈時間 : 2008-01-16 活動相關訊息 : 活動日期 96年12月20日 活動時間 上午09點00分~下午03點30分 活動地點 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與阪急百貨 活動內容介紹 : 參訪流程大致上分為三段流程,依序為企業簡介、Q&A時間、實際參觀。在企業簡介的部分,又分為阪急百貨和夢時代購物中心兩個部份。 統一百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與日本關西領導品百貨--阪急百貨技術合作,於2007年以統一阪急百貨的品牌於高雄登場。阪急為一兼具時尚、文化與專門性的零售集團,在深具潛力的南台灣消費市場引進最新的潮流,期望能讓對生活充滿好奇、追求優質生活、注意流行情報的消費者將可在統一阪急百貨獲得令其滿意的商品與服務,例如追求時尚的渴望。館內的日式精緻服務等等。產品與設備所要帶給消費者是原汁原味的日式服務精神與體驗;不只是販賣商品,更是販賣一種對日式時尚生活美學的態度。其差異化服務包含:尊寵護膚沙龍、美人更衣窩 、REST SPACE優雅休息空間、各樓層貼心仕女化妝間、VIP LOUNGE 貴賓廳。 夢時代為魚形主題建築地上7層、主體建築物地上9層以及地下3層之大型購物中心,主體建築呈現出地球和石頭的永恆面象,而主題式(魚形或船形)建物則表現出水和天空的律動。重視購物、休閒、娛樂、餐飲之複合式功能,也著重商品之穿透力,企圖創造差異性。並以以主力商店來垂直與水平導引遊逛購物人潮,期望能滿足「一次購足」、「整日購物」之需求。臨中華路側之主體建物外牆,設置亞洲最大戶外顯示器824吋LED,LED前方百米園道廣場,可容納萬人共同觀賞活動舉辦實況,媒體拍攝具震撼效果。就立地環境之變化而言,都會機能的多元化與區域擴大化;就產業結構變化而言,流通產業逐漸被重視,業種業態間的組合趨於多元,購物中心是未來潮流;就消費型態的變化而言,消費者已由早期的物質需求逐漸轉為精神需求。 結束簡報課程之後,在夢時代人員的引導下,我們依其建議動線實際參觀夢時代購物中心,走訪特色商店集群、重點商店的組合、以及摩天輪等集客設施,夢時代引導人員和呂振雄老師也會適時向同學說明課堂理論在此實務上之應用。參觀時間共計一個鐘頭,在參觀結束之後便搭車返校,經過一天充實的學習之旅,同學們皆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