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個人新聞快遞】瞄準7,000億元的熟年商機

熟年世代,這一群在二次大戰之後出生的人們,在美國被稱為「戰後嬰兒潮」,在日本被稱為「團塊世代」,在世界各地都備受重視。在台灣,短短不到3年內,就會有800萬的人進入熟年,他們握有政治、經濟上的最大權力,他們一年的消費實力將高達7,000億元

撰文:編輯部

暖冬的平日午後,以溫泉聞名的台北烏來沒有太多的車潮,來自台北永和52歲的先生走進每週固定光臨的溫泉會館,絲毫不遲疑地掏出新台幣45,000元買了300張溫泉卷。

場景拉回人聲鼎沸的台北市信義區,雖然是工作日,但仍有不少熟男熟女在信義新天地附近逛街,在星巴克的露天咖啡座,也始終可以看見休閒地享受午後陽光的中年族群。


當然,不是所有的熟年族群都能享受悠閒愜意的生活,像是歐德名品總經理何玉玲的事業就正處於高峰期,總在台北和上海兩地來回奔波,縱使事業如此忙碌,她卻也開始思考是否應該要學習一些才藝。

「應該要為自己的後半輩子準備好,聽說養生村也要有才藝才能進去」,何玉玲開朗地說道,「老了,又是人生的另一個開始!」

熟年世代 市場的生力軍

戰後新生代的人,因為歷經過台灣的經濟起飛,普遍擁有較佳的經濟條件,但也因為篳路藍縷的成長歷程,使他們的消費習慣略為保守。然而,即將面臨退休生活的他們依舊精力充沛,不願被定義為「銀髮族群」,更不肯遵守傳統的「老人準則」,因此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消費族群。

根據E-ICP東方線上統計,熟年族群平均每人每月生活開銷有新台幣11,000元,換算下來,每年可創造4,300億元的商機,而這個市場大餅正逐年快速成長,不消5年就可望突破7,000億元!

在少子化的趨勢之下,台灣年輕消費市場的人口逐漸萎縮,相反的,熟年市場卻是逐年擴大。根據內政部統計,3年前,5064歲的熟年人口僅有300多萬,佔了全人口10%,如今,熟年人口已經高達400萬,佔了總人口數的15%,而在5年之內,熟年人口將突破500萬,屆時,每4個人之中,就有1位是熟年族群!

想創業的您,能忽視這股即將到來的熟年世代商機嗎?

熟年 人生豐收的時期

究竟什麼年齡的人,可以算是熟年呢?

「熟年族群指5059歲這個年齡層」,東方線上研究總監邱高生指出,「但是不應該明確的區隔年齡,因為這不止是一種『年齡現象』,更是一種『世代現象』」。

目前進入熟年的世代族群,是台灣的戰後新生代,他們出生在封閉而貧瘠的年代,成長在抗爭又轉變的年代,經過他(她)們的努力,台灣有著目前富裕的時代。這一群戰後出生的世代,在美國被稱為「戰後嬰兒潮」,在日本被稱為「團塊世代」。

在全世界各地,這一群人都正處於人生的高原狀態,在台灣也不例外。在經濟上,有郭台銘、林百里,在政治上,有陳水扁、馬英九,在思想引領上,有詹宏志、龍應台、郭莉玲,即使在中國大陸,也有胡錦濤、薄熙來。他們握有權力,對社會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邱高生表示,戰後新生代的這一群人無論是否還在工作,普遍來說,兒女已經長大、房貸也還清了,生活上的壓力減輕不少,不過仍然健康,可以說是處在人生最好的階段,消費的潛力值得重視。

熟年人口高峰期 即將來臨

邱高生表示,台灣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較小,戰後嬰兒潮的效應也比較不明顯,事實上,台灣的新生兒開始激增,要等到戰後約5年,國民政府遷台後,也就是1950年代。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顯示,台灣的新生兒人數從1951年開始大幅成長,1963年達到高峰,並在1965年開始衰退,這一個年齡層的人,目前分佈於4055歲之間,佔了總人口數的14,而再過5年左右,熟年族群的人口數將逐漸邁入高峰期,屆時市場的總體消費量能,將十分可觀。

熟年:生活形態的轉變

政治大學企管系系主任,熟年生活形態研究專家別蓮蒂認為,有些人在40幾歲就開始準備退休生活,也有些人到了60幾歲還是不服老,因此,熟年族群的特徵並不在於年齡,而在於生活形態上的轉變。

別蓮蒂指出,熟年世代的人,走過求學的第一年紀,職場的第二年紀,目前正進入退休前的第三年紀,雖然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有些人仍在努力,有些人已經在享受生活了,但「一般性而言,已經比較不會在事業上衝刺,也比較關心退休以後的事情」。

不過,可不要以為「退休」就等於含飴弄孫的恬淡生活。邱高生指出,從前只要一進入50歲,人們都會自覺上了年紀,在生活模式、消費習慣上都會開始出現「老人準則」,凡事以節儉為考量,然而,根據東方線上的研究顯示,當今第三年紀的人自認為比實際年齡年輕46歲,而且實際年齡和心理年齡的差距還在擴大之中。

要學習!
體現C型人生的第一群人

就是因為不服老,這群戰後新生代開始追求C型人生的實踐。C型人生(Cycle Life),是指人生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環(Cycle),不管到了任何年紀,無論在事業、愛情、家庭、娛樂、學習、健康等層面,人生都可以重新來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就是戰後新生代和舊人類最大的差異。

在舊時代出生、成長的舊人類,在思想上屬於線型人生,認為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生活目標及應遵從的生活模式,年幼的時候就是應該要讀書,年輕的時候就是應該要成家立業,年長的時候就是應該要含飴弄孫。然而,戰後新生代縱使邁入有飴有孫的熟年,卻不拘泥於傳統,勇於追求自己的生活。

因此,當今的熟年世代,可以說是體現C型人生的第一群人。

要快樂!
談健康 更談樂活

普遍來說,熟年族群雖然追求C型人生,但同時正在為退休後的生活而作準備,因此學習、理財和健康等議題,自然為他們所關注的課題。

開創家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邱建樺表示,熟年族群有一定水準的資產或事業,收入和財富穩定,然而,由於身體機能的老化,因此醫療保健用品和保健食品這類產業將直接受惠。

雖然在保健需求的趨勢之下,熟年市場和老年市場很難明顯區隔,但是對熟年族群談「銀髮商機」其實言之過早。

中國生產力中心服務運籌部呂振雄協理表示,熟年雖然對於健康議題感到興趣,但和銀髮族群最大的差異在於「活動力」,他進一步指出,熟年族群追求的是一種身心健康的樂活生活形態,因此「健康」並不僅止於身體上面的健康,更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可能是去飯店喝下午茶、泡溫泉、唱KTV或旅遊,也有可能是參加志工、社區大學、才藝教室等活動。

要品味!
重視物超所值的品味

根據東方線上2004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熟年族群基本上可以區分成活躍現代、品味自信、傳統拘謹和淡泊知命四種類型,協助東方線上進行研究的別蓮蒂教授認為,這四種類型並非絕對的區分,而是比例的問題。

別蓮蒂表示,一般而言,熟年世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夾心層,縱使小孩已經長大了,但家庭支出未必會比較少,只是消費型態比較務實、比較家庭導向。

「熟年族群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品味累積到一定水準」,別蓮蒂指出,「不過品味不代表高價或名牌,熟年世代的品味其實就是品質,也就是一種物超所值的感覺!」〈本文選自創業搶鮮誌200703月號〉